Tuesday, December 31, 2013


內向者之歌
2013社大瘋閱讀」徵文活動

生命的秘密,就是讓自己處在最適合的燈光下:不管是百老匯的聚光燈還是個人檯燈


來臺灣的第一個印象就是摩托車超多、國會超熱鬧!在臺灣住了十五年之後,自己也成了機車族,但還是不習慣臺灣的政治新聞,不管哪一黨開會都常使用激烈的的溝通方式,不是罵來吼去、鞋子亂飛,就是霸佔發言台不給對方講話的機會,甚至把門鎖起來乾脆不讓他人入場,好熱鬧!怪不得我不是也不想當民意代表。像我這種超級害羞的人應該只會躲在廁所哭吧!


天性怕羞的我最羨慕外向開朗的人了。他們不但受人歡迎,說話時還能一句接著一句,非常流利。如果這種人腦細胞傳達資訊的速度像電子郵件,我的腦細胞就像是還得買郵票貼上去的傳統信件。因此在群體聊天時我比較自在,因為我只需要張開耳朵,不用開口說話也不會感到尷尬。但是跟陌生人一對一談話時我就很慘,尤其碰到會插話的人,就算我正在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,答案還沒講完,對方可能就直接把腦中浮現的新訊息講出來,好像自己的話才像話,對我來說,這就等於是把我的話當廢話!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把腦海裡整理好的想法講出來,可是話沒說完就被打斷。原本脆弱的自信,就像一道剛砌好還未乾的磚牆,一推就倒,紅磚散了滿地,還得從瓦礫中重新砌起,超辛苦的!這時我會想跟他說:「你有權保持緘默,所以請你現在就行使緘默權,因為我也有說話的權利」當然這只是個幻想,我實際的反應當然是退到自己安全的角落,也就是我最擅長的:沉默。


難道只有很會講話而且講話比人家大聲的人才能活得自在嗎?羅東社區大學開的《生活說話表達藝術》課程班班額滿,可見一般民眾都認同說話技巧的重要性!可是膽怯內向的人該怎麼辦?不強迫自己進化就完蛋了嗎?


可能吧!外向這種特質在兩百多年前並不是潮流。農業時代,大家都住在村莊,社群規模不大,因此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之間互動非常自然。當時理想的人格是嚴肅、律己高尚,而個人私生活的表現比在公共場合重要。但是美國的工業革命讓四面八方的民眾開始往都市移動,因此大家互不相識。為了讓陌生人在短時間內對自己有良好的印象,並且願意和自己互動,「演戲」遂成了重要的社交技能,魅力成為理想的特質美國個人心靈成長產業的市場蓬勃發展,根據《富比世》雜誌統計,就算是金融海嘯肆虐的2008年,美國人還是願意在這類商品上砸下110億美元(相當於3300億新台幣)!


我之所以選這本Quiet: The Power of Introverts in a World That Can’t Stop Talking》(中譯書名:安靜,就是力量: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),就是因為封面上大大的紅字Quiet》(安靜)和副標題的原意:內向者如何在喋喋不休的世界發揮力量,正是我對現代社會的感想


打開第一章,作者把我帶到1955年12月1日的美國阿拉巴馬州。那天下午一輛公車上一名毫不起眼的黑人婦女說出短短的一句話,點燃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公民抗議運動,也激發黑人民運領袖金恩博士最有名的演講:我有一個夢》。這位女士說的就是:「不要!」


在憲法不保障黑人權利的時代裡,這位女士羅莎帕克竟然敢拒絕讓座給白人!我原本以為她一定是個舉足輕重、講話大聲、鶴立雞群,而且看來很不好惹的人。再讀下去才發現,羅莎帕克是個膽怯害羞、矮小不起眼、說話又輕聲細語的人,根本就不是會大聲喊出我有一個夢》這句名言的人。但是她的個性溫和友善,又是熱於助人的好公民和虔誠基督徒。羅莎帕克的消極抵抗行為,被眾人視為公民抗議力量的象徵。她並沒有因此變成名嘴,仍然不喜歡站在鎂光燈下,因此這時需要一個內行人出馬,也就是:馬丁路德金恩博士!


這樣的搭配在史上並非第一次。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的摩西不僅非常害羞,說話還結結巴巴,因此需要胞弟亞倫傳達訊息,摩西本人則負責傾聽上帝旨意。喜歡躲在家裡想機械設計的沃茲尼克也需要賈伯斯的魅力,才能創辦讓人瘋狂癡迷的蘋果電腦公司。所以膽怯內向的人需要外向的人搭配,無法一人當家,是這樣嗎?


美國前副總統高爾還是大學生時,在某堂課上看到燃燒化石燃料對全球溫室效應的直接影響,腦海裡立刻亮起紅燈!但是當他讓國會議員觀看幾張冰川龜裂的照片,警告他們這件事的嚴重性時,這些議員竟然只瞄了一眼,完全不予理會!高爾不瞭解外向者其實極不敏感,需要強烈刺激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,而國會議員正是專門為外向者設計的舞台,因此遙遠冰川上的微小裂紋根本不會使他們驚慌,但《不願面對的真相》那部記錄片就有足夠的爆發力,這也是為什麼臺灣國會議員喜歡激烈的行動吧!


高爾正是一名內向者。科學家傑洛卡根以三十多年的時間,研究五百名嬰兒從四個月大到三十多歲的身心發展,發現內向者對四周事物比外向者敏感,也就是說內向者的觀察力比較敏銳,會多方思考,而不是做完就算了,所以讓內向者有靜思空間是最好的的工作和生活方式。這並不代表內向者沒有領導能力喔!經濟學教授亞當格蘭特研究發現,由於內向者會仔細觀察而不只是下令,所以部屬比較有發揮才能的機會。相反的,在外向型領袖的帶領下,部屬大多只是負責執行。就算外向者讓部屬有自由發揮的機會,外向者的魅力特質仍然會影響旁人,使得大家一致認同領袖的意見!可惜,金融界把內向者的這些特質視為缺點,因為不敢大膽冒險,做決定瞻前顧後的做法,常常被視為太過保守,獲利太慢。投資者喜歡講話大聲、勇於冒險的外向者,這種操盤者在華爾街也容易獲得晉升,因此內向者被迫大膽冒險,最終造成2008年的金融海嘯。


看完這本書後,我再也不埋怨父母給我這樣的基因了。因為內向或外向性格不但會受到後天外在因素的影響,而且內向性格其實並非缺點。在這緊張焦慮、大家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社會裡,擁有敏感細膩和耐性特質的人,正是大眾需要的人才。我接觸「家庭教育諮詢專線412-8185」的志工培訓計畫後,發現認真傾聽而不睡著其實需要極大的功夫。以前的我習慣在與人談話時不留下空檔,因為那時覺得如果不馬上回答對方,整個氣氛會變得太安靜而陷入尷尬,這時我會因為急著給對方答案,而忽略對方真正的需求,也就是傾聽和同理心。很多人需要的其實只是陪伴。因此,現在的我非常肯定這種內向性格,我也可以很自豪的保持沈默,並且自在的傾聽。就算有一天我需要在數萬人面前演講,只要主題和我真正在乎的事情有關,我的勇氣應該就會自然出現,打敗喜歡躲在角落裡的我。之後只要能以「宅」在家裡、躲在檯燈下的方式獎勵自己,就不需要強迫自己扮成百分之百的外向者才能活得自在,也不會活得辛苦!


 

No comments: